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回归自然是现代人的对生活理想态度和方式,充分享受以宁静优美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现代科技、文化创意等元素来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牡丹江正是实现这一梦想的载体。牡丹江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空气湿润、植物茂盛,年平均气温5.1℃,冬天寒而不冷,夏天热而不酷,素有“塞外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4%,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平均在6000左右,最高的地方达到一万多个,野生动植物种类达2500余种,被誉为“黑龙江省天然基因库”。牡丹江是全省第二大旅游中心城市,旅游资源涵盖了各大类别,呈现“湖林雪边俗特红”七大特色,是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批会员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
1.1.1产品简介
森林康养,就是依托森林生态资源,开展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的活动。森林中除了负离子含量高、氧气含量高以外,日本学者研究表明,森林中还会有一种天然抗生素类的物质,能通过呼吸涤净人的身心,而且进行过相关的实验,表明在森林中居住7天,可以给人带来一个月的轻松愉悦。
1.1.2市场前景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逐步步入老龄化国家,养老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突出问题。牡丹江市现有280万人口,截至2017年,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达52万人,占总人口的20.5%。本项目立足利用牡丹江市森林生态保健资源及生态景观资源,打造新型理念的养老模式,建设用于示范作用森林生态的养老社区。项目件利用牡丹江市直属四道林场临近牡丹江市中心城区优势,借助我市新林区改造、牡丹江市城乡统筹建设等利民事业,为我市及周边老年人提供一个可供医疗、疗养、保健、休闲、娱乐、居住为一体的系统项目。
1.1.3技术分析
我国慢性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数量多、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居民闲暇时间延长收入提高。森林康养能自然地集聚养老、养生、旅游、文化、体育、体验、休闲、娱乐等多个相关产业,构成一个庞大的高度密集而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集群,培育数万亿甚至更大的产业规模,这是一次难得的转型机遇。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及必要性
牡丹江拥有威虎山、牡丹峰、三道关、火山口、中国雪乡等10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湿地公园,是开展森林野营、森林浴、森林养生、森林漂流的绝佳之所。目前,我市森林旅游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投资者可以与我们共同利用整体生态化资源,携手发展森林旅游、休闲养生、健康养老和冰雪文化产业,前景广阔、商机无限。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及规模
项目占地约30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建设期为5年,主要建设相对独立、相互促进、协调共进的生态康养模块和森林旅游模块。一期建设投入5.5亿,建设期为3年。一是生态康养模块,投资3.5亿元。主要用于建设无障碍化设计的高标准全配置公寓楼以及四季如春的生态型户外配套;二是森林旅游模块,投资2.0亿元。主要建设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天然沐浴,文化娱乐和商贸洽谈等内容。建设商务活动中心、电力、道路、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天然矿泉水景区、森林探险、娱乐区以及旅游文化旅游产品挖掘培育等;旅游配套服务建设等;二期投入3.5亿,建设期1年。主要建设医养结合的养老保健机构,用于中医、西医、康复理疗,开通医保等项目;三期投入2.5亿,建设期1年。
1.2.2建设内容
一期主要建设公寓楼及宜老餐厅、老年大学、图书馆、文体活动室、棋牌室、台球室、乒乓球室、康复理疗、洗浴中心等配套设施。二期主要建设建设商务活动中心、电力、道路、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三期主要建设医养结合的养老保健机构。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1.5亿元,资金通过招商引资筹备。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建成后,实施公寓租赁管理模式,主要面向中高端收入人群,将四道林场打造“医养结合-田园牧歌”休闲养老模式,建设与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融合发展的牡丹江东南部区域森林旅游区域。预计年收入5亿元,利润1亿元,上缴税金3800万元,投资回收期11.5年。
1.4.2社会评价/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可带动林场和周边就业1300人,且能有效解决我市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
1.5项目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独资。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设备、技术等。
1.7项目建设地点
牡丹江市直属四道林场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对外招商中。
2.联系方式:
项目单位联系人:王朝贵
联系电话:18245391717
项目所在市(地)联系单位:牡丹江市经合局
联系人:张智明
联系电话:18645358188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易会展APP』,了解更多展会信息!
